全國服務熱線:021-66025666
時間:2021-09-25瀏覽量: 作者:上海證券報來源:
“明顯”、“加大”、“更大”,一個個鏗鏘有力的形容詞背后無不昭示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心。
防風險置于首位:有的放矢、準確出擊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政府工作報告對打好三大攻堅戰進行了詳細部署,其中“推動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取得明顯進展”被置于首位。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要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防范金融風險的底線必須守住。
“化解重大風險要有的放矢、準確出擊。”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說,當前金融業重要風險主要集中在“一頭一尾”兩個部分。其中,“頭部”是巨大的政府債務,“尾巴”是普通百姓這塊。比如說有互聯網金融機構打著互聯網旗號行非法集資之實,公眾投資的資金量多,極易引發重大金融風險。
細數政府工作報告中防風險的政策,各個都是具體針對性的實招。比如,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活動。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企業兼并重組。加強金融機構風險內控。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
為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出“嚴禁各類違法違規舉債、擔保等行為”的同時,也為地方政府提供了合理的融資渠道。今年將安排地方專項債券1.3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500億元,優先支持在建項目平穩建設,合理擴大專項債券使用范圍。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張斌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在政府總債務規模難降低的情況下,上述舉措有助于降低融資成本,從而實現債務成本的降低。
精準脫貧發力:再減貧1000萬以上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大精準脫貧力度。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
“在脫貧攻堅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這1000萬的年度減貧目標相比前兩年‘含金量’更高,完成這一目標需要更加精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853萬人,消除絕對貧困人口三分之二以上,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據國務院扶貧辦數據,截至去年底,我國剩余貧困人口在3000萬左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對記者表示,脫貧攻堅現在到了“啃硬骨頭”的階段,今年精準扶貧更注重向產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發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要求,強化對深度貧困地區支持,中央財政新增扶貧投入及有關轉移支付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
民進中央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應將脫貧攻堅政策措施與各貧困地區區域發展戰略、改革發展規劃以及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形成清晰穩定的政策預期,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定力。
污染防治加碼:明確數字化指標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并明確了多項數字化指標。
比如,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完成造林1億畝以上,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增加到3000萬畝。
張立群對上證報記者分析稱,今年政府對污染防治的目標都提得很具體,瞄準大氣、水和土壤等關鍵領域,提出數字化目標,有助于將工作落到實處。
政府工作報告還點出了多個重點行業或領域的污染治理,比如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實施重點流域和海域綜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體等。
3月2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當下,更應該抓住時機,堅決地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發展方式和生產方式。“綠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