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021-66025666
時間:2021-09-25瀏覽量: 作者:金融時報來源:
近年來,資金“脫實向虛”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證券無疑是典型的虛擬經濟,但對于房地產屬于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業界有著較大爭議。
“如果說房地產是虛擬經濟,那還有什么比蓋房子添磚加瓦更實的經濟?如果說房地產是虛擬經濟,但房子卻都是錢堆出來的,而且房地產商也需要金融支持。”在日前召開的“2017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金融專業人士朱云來表示,這個問題不在于“實”和“虛”,而在于房子的數量和用處。
朱云來給出了一組數據:按人均30平方米這一標準來計算,目前深圳的住房總體面積已經足夠支撐10億人。朱云來認為,并不只是在開發商手中還沒有賣出去的房子是庫存,閑置的房子同樣是庫存。
“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說到底還是一個經濟。不過,金融確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金融把經濟中的一些盈余轉移到有需求、有發展的地方去,起到了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朱云來強調,前提是我們需要審慎考慮一下當前的經濟發展方式,真正做到轉變發展方式。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王宇就利率、匯率市場化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表了看法。王宇表示,中國利率市場化的目標是逐步取消政府對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管制,讓市場在利率的形成和變動中發揮絕對性作用。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順序是先放開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利率,再放開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最后放開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從1996年開始,1999年中國已經放開了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利率管制,2002年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存款利率管上限、貸款利率管下限的階段性目標。2013年7月21日,人民銀行宣布取消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下限管制,2015年人民銀行宣布取消對金融機構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經過差不多20年的時間,中國已經結束了利率管制時代。從此,中國的利率主要由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
那么,下一步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還有哪些工作要做?王宇認為,一是選擇和培育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體系;二是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這個激勵主要指內在激勵,包括理順產權關系、完善公司治理等;外在約束主要是指市場紀律,即優勝劣汰,不能再搞隱性擔保、剛性兌付。
談及匯率市場化,王宇表示,中國匯率市場化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基礎上的基本穩定。中國匯率市場化改革從1994年開始,此間中國匯改取得了很多進展,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已經明顯擴大,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明顯增強。
下一步中國匯改還有哪些工作要做?王宇表示,首先,要進一步減少政府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其次,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目前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已經從正負3‰擴大到正負2%,以后應該進一步擴大浮動區間。再次,要完善中國的外匯市場,包括增加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豐富外匯市場的交易工具、增加外匯市場的交易方式、降低外匯市場的交易成本以及擴大外匯市場的交易規模。
對于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系,王宇認為,利率和匯率是本外幣的價格,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的要義就是將政府定價轉變為市場定價,由供求來決定價格、配置資源。
“供求決定價格,從本質上說,也就是有千千萬萬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供給者和需求者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自己的能力來決定價格。這一市場化的價格,是由供求來決定并且反映供求的價格。這不僅能反映實體經濟的要求,更能以合理高效的方式將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中最需要的地方,從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從某種意義上講,深化金融改革和金融開放的起點和目標、原則和導向,都是為了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為千千萬萬個生產者和消費者服務。”王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