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021-66025666
時間:2021-09-25瀏覽量: 作者:金融時報來源:
“階段性目標達成,未來任重道遠。”業內專家如是表述去產能的當下形勢。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同時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產能過剩行業的去產能工作是未來的重要任務。
“遵循市場化原則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及金融對行業企業的引導、約束和杠桿功能,實現金融機構和產能過剩企業的互惠互利。”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董希淼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在堅持“有保有壓、有扶有控”的思路下,如何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有效對接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是創新支持去產能的重要思考。今年以來,多家商業銀行已進行積極實踐,特別是在通過“商行+投行”的綜合金融服務模式助力企業降成本、深化跨境金融服務助力企業“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以綠色金融為抓手實現產能綠化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綜合化金融服務助力企業降成本
在“有保有壓”的原則下,金融機構該如何發揮金融引導作用,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助推去產能工作的深入開展?董希淼對此表示:“要綜合考慮過剩產能企業的發展特征和經營狀況,有針對性地開發金融產品,實現過剩產能與有效需求的合理對接。針對進行重組兼并整合的企業,通過調整貸款期限、還款方式等措施,以及‘商行+投行’的綜合金融服務,助力降成本。”
今年以來,一些商業銀行對此已進行了積極探索。以中國銀行為例,在境內短融、中票等直接融資工具價格高企的背景下,該行積極協助有品牌、有實力的中資企業通過銀團貸款、直接融資、內保外貸、海外直貸等方式獲得低成本資金,通過境外融資市場平抑企業整體融資成本,降低財務壓力。此前,該行作為唯一備用信用證開立行和唯一中資身份全球協調人,協助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發行3年期5億歐元境外債券,票面利率1.7%,公司也成為首家發行歐元債券的亞洲造船企業。同時,該行還為大船海工提供1.8億美元海外直貸,為中船租賃提供1.5億美元內部銀團貸款,為中船工業集團下屬公司提供8億美元海外貸款,支持中國有色集團在香港發行5億美元債券,為海螺水泥拉法基豪瑞項目提供9.5億美元實質性貸款承諾函,支持新興際華集團及其下屬的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債券。
與此同時,興業銀行也為支持過剩產業中優勢企業的合理資金需求,充分發揮多牌照綜合化經營的優勢,加強金融創新和業務聯動,降低此類企業融資成本。據悉,興業銀行與全資子公司興業租賃合作,借助融資租賃成本低、運作周期短的優勢,為兗礦集團辦理融資租賃業務13億元,有效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其財務成本。同時,該行大力發展投行業務、貿易融資、保險直投等業務,累計為山西省煤炭企業承銷債務融資工具418億元,特別是在今年上半年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共為七大煤業發行債券55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緊張問題。
全方位融資產品支持產能跨境轉移
通過銀團貸款、出口信貸、項目融資等方式,深化跨境金融服務,助力企業“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成為一些具備跨境業務優勢銀行的去產能路徑選擇。
以中國銀行為典型,該行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根據跨境轉移客戶不同需求特征,合理規劃和布局,提供包括信貸業務、貿易融資業務、投資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的一攬子個性化綜合服務方案,成為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優秀金融服務合作對象。該行積極加強境外機構網點布局,加快和完善過剩產能重點轉移國家和地區的布局,提升對口服務能力,加大在東南亞、非洲、拉美、中東等過剩產能轉移地區的布局,增強對跨境企業的就近支持能力。
為支持境內產品出口,中國銀行將全球統一授信、企業對外擔保和貸款、全球融資業務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為客戶提供新型供應鏈融資、出口買方信貸、內保外貸、跨境擔保直貸、海外直貸等多種融資渠道,幫助中資企業順利實現產品和設備出口銷售,加快資金周轉,降低應收款風險,改善經營水平。近年來,該行成功支持了南車株機出口南非Transnet項目、華為出口盧森堡Millicom項目、啟東中遠出口新加坡兩座半潛式生活平臺項目、江蘇新時代集團出口希臘四艘油輪項目等。截至2016年11月末,該行出口信貸與結構化融資業務簽約及獲委任項目44個,項目融資金額234.06億美元。
以綠色金融為抓手推動綠色轉型
在業內專家看來,去產能過程中的產業綠色轉型和升級改造為銀行創造了市場空間。隨著產能過剩行業節能減排標準的不斷提高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制度的日趨嚴格,不少企業需要通過技術改造,開展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等新技術、新工藝,發展新型高端產品,企業的綠色發展和升級轉型為商業銀行提供了市場機遇。
今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通過加強產能過剩行業的融資管理,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在推動綠色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傳統產業的綠色改造,以及助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作為國內綠色金融領軍者,興業銀行將綠色金融理念、項目評價標準、方法貫穿到業務發展和化解產能過剩行業信貸風險的全過程,對產能過剩行業在安全生產、環保、能耗等方面設定準入標準,優選符合綠色金融要求的企業主體,支持節能環保項目,積極促進低端落后產能逐步向高端、先進、綠色產能轉變。截至10月末,該行綠色融資余額達4630億元。
“未來,商業銀行還要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加快股債、貸債結合產品和綠色債券產品創新,引導和支持過剩產能行業綠色發展。要研究和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排污權抵押貸款、碳排放權抵押貸款等能效信貸業務,引導企業開展節能環保改造。”董希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