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021-66025666
時間:2021-09-25瀏覽量: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來源:
如果沒有房地產“撐臺”,上海今年前7個月的固定投資增速會更加難看。
8月17日,上海靜安中興社區的地塊拍賣最終成交價格110.1億元,樓板價100315元/平方米,溢價率139%。考慮到后續的建設安裝等,該地未來的住宅價格保守估計可能要超過15萬元/平方米。
然而,再火爆的土地價格也無法使上海和北京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重新回到較高水平。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京滬今年前7個月的房地產投資整體比較低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更是較低。
今年前7個月,京滬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4.5%、6.7%,為全國倒數第二、第四。同期投資增速倒數第一、第三的省份分別是遼寧和黑龍江,增速為-60.4%、5.8%。
如果從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額上看,北京和上海更是被天津、重慶遠遠甩到身后,今年前7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不足上述兩個城市的一半。
未來,京滬投資放慢可能是一個大的趨勢。
8月17日,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工業經濟研究室主任胡曉鵬告訴記者,投資主要有3塊,工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由于京滬兩地傳統的一般工業都要疏解,工業增速不會太高。而京滬的基礎設施也會逐步飽和,加上考慮大都市土地成本高的因素,未來的投資增速整體放慢是一個趨勢。
京滬前7個月投資增速排名倒數
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今年前7個月,京滬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4.5%、6.7%,分別比1-6月的6.4%、7.9%增速有所下降。兩地增速在全國排名靠后,其中北京為全國倒數第二,僅僅高于遼寧的-60.4%。上海投資增速高于黑龍江的5.8%,增速為全國倒數第四。
兩地一個共同的特征是基礎設施投資的貢獻比較大,同時最“大頭”的是房地產投資。
上海1-7月固定資產投資3374.85億元。其中城市基礎設施完成投資712.09億元,增長18.8%;工業完成投資475.39億元,下降1.0%;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962.44億元,增長6.9%。
北京1-7月固定資產投資額度3638.40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953.73億元,同比下降6.7%。
8月17日,首都經貿大學特大城市研究院研究員葉堂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京滬全部投資放慢是正常的。“北京傳統的產業還在外遷,新的經濟增長點還在培育。首都未來要在引領科技創新這塊做好,非首都功能的行業還沒疏解完,有一個新舊企業交替過程。”
“因為商務成本、用工成本、工資成本要求比較高,很多產業就會出現往外邊梯度轉移的情況。”他進一步解釋說。
如果從民間投資看,北京的投資情況更不容樂觀。前7個月北京民間投資完成1309.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7%。從占比前3位的行業看,房地產業民間投資同比下降5.6%,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下降30.4%,制造業下降14.3%。
未來投資難以快速增長
胡曉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京滬的基礎設施將逐步飽和,房地產投資有不確定性。
“此外,超大城市在工業方面主要保留一些高技術產業部分,傳統的一般制造業環節都需要向外轉移。所以整個工業投資放慢是大的趨勢。”他表示整體而言,超大城市的投資增速會放慢。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京滬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0%-80%左右,因此工業投資放慢對經濟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卻出現了增速放緩甚至減速的跡象。
數據顯示,今年1-7月京滬的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累計達到1953.73億元、1962.4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7%、6.9%。而在一年前,也就是2015年7月,京滬兩地的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累計同比增長16.9%和14.3%。
由于房地產投資占兩地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五成以上,對固定資產投資整體影響較大。不過,京滬房地產投資額中土地費用很高,所以實際房地產施工面積并不是很大。
而京滬的高房價可能使得房地產投資難以持續增長。
以北京為例,北京似乎進入到了高房價、高庫存并存的時代。如果房地產投資繼續降低,房價會繼續走高的話,不排除北京會進入高房價、低投資、低經濟增速的時代。
對此,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夏丹認為,和北京最近幾個月沒提供住宅用地不一樣,上海持續供地,但是價格很高,導致土地費用占到了房地產投資額度很大,但實際住房面積供應不是很大。
“現在一線城市以及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出現面粉貴過面包的問題,主要是一些央企、國企不計成本拿地導致的。這個問題需要盡快解決。”夏丹說,“今年以來這些地王產生的商品房如何消化,還需要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