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021-66025666
時間:2021-09-25瀏覽量: 作者:人民日報來源:
“做減法是為了給做加法騰出空間。如果讓落后產能、無效供給占用西寧本就稀缺的容量、資源,做加法的機會就會更少。必須先做減法,拿出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勇氣,在這些觸及既得利益格局的領域取得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性進展。”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王曉解疑。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西寧一直在行動。去年11月以來,西寧市研究制定一系列針對性措施,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西寧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半年多時間里,西寧先后推出工業、農業、醫療衛生等10個領域的改革專項方案。
補民生短板,加大造福于民的力度
張生泰是西寧大通縣橋頭鎮南門灘村的村民,由于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時常需要進城看病。“城里醫院太擠了,每次去都像掉了一層皮。”今年6月,他驚喜地發現,以往排隊也掛不上號的西寧第一人民醫院醫生居然來到了家門口,“現在看病是抬腳就到、掛號就看”。
這是西寧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組建的緊密型一體化醫聯體和醫療集團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以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為總院,把縣醫院、鄉鎮衛生院、行政村衛生室聯合起來組建為醫療集團,推進人員、技術“雙下沉”。
民生領域的“加法”還有很多。西寧市委在今年年初提出建設“幸福西寧”的目標,努力加強公共服務供給,加大“投資于人”“造福于民”的力度。建立多元精準識別的“1+8+10”農村精準扶貧配套體系,制定實施城鎮貧困和困難群體精準幫扶措施,對貧困家庭大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全程資助。
為企業減負,市級行政審批項目減至74項
為企業減負松綁的“減法”也在扎實推進。
去年下半年,西寧市成立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實行“一窗受理、一站服務、一章審批”,市級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減少到74項,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最少。
同時,全市積極落實困難企業減緩社保費征收政策,累計為企業、職工減負8000余萬元;落實園區、縣(區)風險池資金近5.5億元,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探索實行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等多種供地方式,降低了用地成本;落實差別化供電政策、工業用氣市場化改革政策……打出了降低稅費、社會保險、財務、生產要素、物流等成本的“組合拳”。
多渠道去庫存,上半年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增10.2%
去產能、去庫存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結合國家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相關政策,西寧橋頭鋁電股份有限公司5臺12.5萬千瓦火電機組關停。
西寧把支持全省其他州地市居民購房需求和本市居民改善性購房需求作為去庫存的主渠道,通過鼓勵農牧民進城購房、優化供給結構提升住房品質、推行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等多項措施,逐步消化房地產庫存。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0.2%,庫存面積比2015年底減少69.61萬平方米,商品住房去化周期8個月,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同時,西寧強化財政金融聯動效應,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實施政府債務全口徑預算管理,嚴禁違規舉債,有效防控金融風險。
緊抓創新擴大有效供給,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西寧緊緊抓住創新這一實現供給能力和供給效率倍增的“乘數因子”,推動有色金屬加工、特色化工、藏毯絨紡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如今,“上海中醫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青海分中心”在西寧創業孵化基地設立,藏藥制劑、冬蟲夏草培育、高原沙棘開發3個國家和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及青藏特色植物資源應用研究院士工作站也在西寧成立。目前,西寧市光伏逆變器、電子級多晶硅、光纖預制棒等產品技術達到國內或世界領先水平。最近,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將投資40億元,在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10GWH鋰電池及配套項目。
眼下,西寧正著力在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旅游業、健康產業、外向型產業、縣域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生態保護工程等方面打造增長點,通過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構建供給體系的物質基礎,解決好供給質量的問題;著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多巴城市副中心、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三個增長極,通過實現各供給要素之間的優化配置,構建供給體系的運行機制,解決好供給效率的問題;著力拓展寧大北川高新技術產業、多沙沿湟現代服務業、魯多—西塔沿線特色優勢產業三條千億元經濟增長帶,通過實現經濟增長對社會發展的帶動和向民生福祉的轉化。
去年,西寧經濟增長10.9%,且逐季上揚,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今年上半年預計經濟仍將保持較高增速,人民得到更多實惠。
為了保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執紀問責,西寧市的力度不小。“我們把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績作為考察、使用干部的關鍵標準。”西寧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段發達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