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021-66025666
時間:2021-09-25瀏覽量: 作者:證券時報來源:
具體而言,近萬億不良貸款仍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業、制造業,不良新增亦集中于這兩個行業;與此同時,采礦業、建筑業不良開始大規模暴露。零售貸款方面,不少銀行加大對個人經營性貸款和信用卡分期業務的投入,甚至將信用卡業務作為戰略重點,由此也加深了這兩個領域的不良態勢。
展望2016年,雖然目前已有浙江溫州等地區出現經濟止滑的情況,但由于不良貸款生成滯后于經濟走勢,各行均預計資產質量仍將承壓。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風險管控形勢依然較為嚴峻。
四大行業成不良重災區
批發零售業對資金的流轉最為敏感,在經濟下行期,行業低景氣加劇該行業企業營收困難,應收賬款的不斷增加也在弱化企業償付能力。
就四大行而言,去年批發零售業不良貸款新增已超600億元,其中農行最高,全年批發零售業不良貸款增加306.12億元,接近翻番,行業不良率亦快速上升至12.31%;建行、工行批發零售業不良貸款率則分別達9.65%、6.6%,行業不良貸款分別新增142.23億元、129.1億元。
股份制銀行中,浦發銀行和招行批發零售業不良新增規模較大,分別達36.12億元、37.32億元,增幅分別為68%、57%,批發零售業不良率則均在4%左右。
制造業亦是不良重災區,甚至是多數銀行不良新增規模最大的行業。四大行中以建行制造業不良貸款額較為突出,在對公貸款不良額中占比近五成,去年該行制造業新增不良貸款231.51億元,增幅47.74%。股份行制造業不良新增幅度亦在40%~60%之間,其中招行不良新增及整體不良額較為突出,制造業不良貸款較2014年增長58.27%至152.38億元。
采礦業和建筑業貸款風險也在加速爆發,尤其是前者。除中信和交行無相關數據外,其余各行采礦業不良整體增幅超180%,浦發銀行該行業不良增幅甚至達402%。
建筑業貸款方面,除交行外其余上市銀行該行業整體不良增幅達130.33%,其中四大行建筑業不良新增絕對額普遍高于其余各行。
中西部地區不良加速暴露
從不良區域分布來看,沿海長三角、珠三角及環渤海地區仍是不良貸款重災區,且區域不良貸款率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不過,在新增不良結構中,部分銀行華東地區(主要是長三角)、東北地區不良狀況出現企穩甚至下降的情況。包括建行、中行及招行、民生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華東地區貸款不良企穩,不良新增放緩,中信銀行華東地區不良貸款額甚至有所下降;工行等銀行該區域貸款質量繼續下滑。東北地區則有農行、中信等銀行貸款不良企穩甚至下降。
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不良正在迅速抬頭,尤其是西部地區不良正在加速生成和暴露。以四大行及招行、中信及光大銀行為例,這7家銀行在中部地區不良新增393.06億元至1205.68億元,增幅48.37%;西部地區不良新增723.87億元至1522.18億元,增幅高達90.68%。
業內人士分析,沿海地區與內地中西部地區數據反差的背后原因,主要與產業結構調整有關。沿海經濟發達程度和產業結構調整都早于內地一步,當經濟增速放緩和產業結構調整時,這些地區率先反應,也最先冒出不良;而內地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發展速度、產業調整都相對滯后,不良反應相對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