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021-66025666
時間:2021-09-25瀏覽量: 作者:第一財經日報來源:
在A股大盤險守3000點、股權質押風險一觸即發之際,監管層明顯加強了監管。“通過執法部門打擊違法證券活動,處理害群之馬,形成威懾。”興業證券張憶東認為。
《第一財經日報》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證監會稽查部門正在對股價異動等線索進行全力核查,而且“查了就要有結果”。
“司度”之后,中信證券再惹大麻煩
股市暴漲暴跌過程中,證監會、公安部等多部門加強了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從違法配資、違規減持、“惡意做空”,到信披違規、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越來越多的違法行為正在逐漸暴露。
25日晚間,新華社消息稱根據有關部門披露的信息,中信證券徐某等8人涉嫌違法從事證券交易活動,《財經》雜志社王某伙同他人涉嫌編造并制造傳播證券、交易虛假信息,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劉某及離職人員歐陽某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已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
隨后新華社記者發布《用法治為中國股市健康發展護航》評論文章解讀稱,此舉釋放出一個清晰信號,即“相關的證券市場違法犯罪線索已被公安機關掌握”。
在7月份“A股保衛戰”中,中信證券一直是券商“領頭羊”。證監會7月4日召集券商召開“救市大會”之后,21家券商聯合發聲,承諾以凈資產15%出資用于投資藍籌股ETF,同時承諾不減持并擇機增持以維穩股市。在證券業協會公布的21家券商名單中,中信證券列在首位。
此前有報道稱,前述中信證券徐某即徐剛,在被公安帶走協助調查之前,已在公司內部低調辭職。《第一財經日報》就該消息向中信證券核實,未得證實,被告知“以公告為準”。中信證券26日中午發布臨時公告稱,公司關注到新華網上述報道,但是“公司未收到任何通知”,“相關情況正在了解之中”。
公司2014年年報顯示,徐剛1998年加入中信證券,曾先后在公司資產管理部、金融產品開發小組、研究部和股票銷售交易部等部門擔任高級經理、副總經理和執行總經理,曾任公司研究部、股票銷售交易部行政負責人。
事實上,這并非中信證券第一次惹上“麻煩”。此前在“惡意做空”調查中,中信證券還曾被指責利用旗下中信聯創和對沖巨頭聯手做空A股。不過,中信證券隨后澄清稱,中信聯創于2010年出資100萬美元投資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但該股權已轉讓,并于2014年11月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目前中信聯創并未持有司度公司股權。
高壓監管有必要
二次暴跌之下,A股并未再刮“救市”風,場內場外迎來的是史上最高壓的監管。
在上海一位私募高管看來,“國家隊”可能存在一些利益輸送的現象,當前監管層這樣“嚴打”正是針對機構利用信息優勢進行利益輸送的行為。如果匆忙救市,或許又會出現下一個“徐某”。“(監管層)此舉,想要做的是把一些不應該存在的因素去除,比如利用國家信息牟利的。”
事實上,被監管層“特別關注”的券商不止中信證券一家。25日晚間,同樣曾經是救市主力的海通、廣發、華泰、方正四家券商突發公告,稱因涉嫌未按規定審查、了解客戶身份等違法違規行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被查券商內部知情人士處獲悉,四券商此番被查罪起一直以來被監管層嚴打的場外配資。“24號上面的調查通知就下來了,很多券商都收到了。”該人士稱,監管層下發的《調查通知書》中所說的審查、了解客戶身份所指就是此前通過券商接入股市炒股的一些場外配資賬戶的審查、了解。而接下來,被調查券商將向監管層提供這部分賬戶的信息。
對于券商對配資賬戶的審查了解,中證協此前公開回答記者提問時曾表示,證券公司應當對客戶端的安全運行、交易賬戶合規性、交易操作合規性負責。對于涉嫌從事非法經紀業務、違反賬戶實名制規定的場外配資活動,要進行規范整頓。
對于券商突然被查,《第一財經日報》還于周三晚間致電了海通、廣發等被查券商,得到的回復多是“以公告為準、將配合調查工作”。
在監管高壓之下,目前各大機構人士已“噤若寒蟬”。對于近期的“監管風暴”,記者于26日曾試圖采訪多位券商、基金等機構人士,得到的回復多是“目前不方便說”。一公募基金人士更是直言“上面有要求我們不能隨便發表評論”。
不過,高壓監管并非只針對市場主體,監管者本身亦是被監管對象。如前所述,此次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的人員,除中信證券8人、《財經》雜志王某外,還有證監會人士——“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劉某及離職人員歐陽某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已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