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021-66025666
時間:2021-09-25瀏覽量: 作者:國際商報來源:
8月份,CPI同比上漲2%,為2014年8月以來最高水準;PPI則同比下跌5.9%,為2009年9月以來最大降幅。在業內人士看來,兩者的背離反映出經濟結構的變化,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漸增加的同時,制造業趨于疲軟。需要注意的是,與服務業相比,國民經濟對制造業的依賴程度在降低,因此制造業下行對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正在減弱。
國家統計局9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為去年8月以來最高水準;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跌5.9%,為2009年9月以來最大降幅,并為連續第42個月下滑。
分析表明,當前CPI指數大幅上漲主要是食品價格推動所致,而此上漲趨勢還將延續一段時間;PPI連續下行,表現出工業發展缺乏動力,貨幣政策接下來的走向尚不明朗。
食品價格推動CPI大漲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表明,8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7%,影響CPI總水平上漲約1.23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9.6%,影響CPI上漲約0.59個百分點;鮮菜價格同比上漲15.9%,影響CPI上漲約0.4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對數據進行解讀稱,8月豬肉價格連續第4個月恢復性上漲,而部分地區高溫和暴雨天氣交替影響鮮菜生產和運輸,也推高了鮮菜價格。“豬肉、鮮菜和蛋三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54個百分點,超過8月CPI環比總漲幅。”她說。從環比來看,8月CPI上漲0.5%。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供求關系來判斷,一段時期內食品價格預計仍將繼續拉動CPI上漲。“豬肉當前供給本來就偏緊,接下來馬上就要進入消費旺季,預計價格上漲會持續到明年春節以后;蔬菜下一階段的需求會趨于穩定,但季節因素會導致供應相對緊張,因此價格也會保持上漲勢頭。”趙萍說。
8月份CPI與PPI指數的背離也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學良告訴記者,這一方面是因為兩個指數各自反映的產品結構不同,CPI主要由食品拉動,而PPI反映的是工業品的價格走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工業(制造業)趨于疲軟,但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逐漸增加。“CPI與PPI背離趨勢愈加明顯,原因主要是CPI指數與當前經濟形勢并不完全吻合,而是由于一些自然的原因出現了”異動“,但PPI持續下跌反映的是當前制造業面臨下行壓力。”趙萍說。
貨幣政策走向不明
對PPI數據下行體現出的工業發展乏力,趙萍指出了另外一個理解角度。“隨著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制造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和增速都低于服務業,國民經濟對制造業的依賴程度在降低,制造業下行對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在減弱。”趙萍說,“與此同時,PPI雖然表現為工業品價格水平下降,但并不能僅憑該指數判斷整個社會的價格走勢。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價格對整個社會價格走勢的影響會更大。”
為保持充裕流動性、支撐實體經濟發展,中國人民銀行今年已經四次降息、三次全面降準和一次定向降準。9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九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不會為一些經濟指標的短期波動而起舞,但也不會掉以輕心,而是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加大定向調控的力度”。
有分析認為,雖然8月CPI漲幅已經達到2%,但仍“溫和可控”,未來貨幣政策寬松取向未改,降息降準仍可期待。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即便今年后4個月CPI都保持3%的水平,全年水平也遠低于通脹警戒線,因此“對貨幣政策沒有影響”。法國興業銀行分析也認為,中國CPI上漲“不會對財政和貨幣寬松構成約束,因為這主要是受豬肉價格上漲所推動的,豬肉漲價反映的是供應短缺而不是需求增加”。
劉學良則認為,8月CPI漲幅超出預期也會導致短期內寬松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變小,“對投資的促進力度也會隨之變小。工業制造的推動力本身就弱,接下來可能面臨更加困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