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021-66025666
時間:2021-09-25瀏覽量: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來源:
8月13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報6.4010,人民幣再度貶值1.11%。此前兩個交易日人民幣已分別貶值了1.8%和1.6%,自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大幅下調人民幣中間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續三天跌幅逾千點,累計貶值幅度超過4%。
一石激起千層浪,連日來人民幣貶值在全球市場引發波瀾。受匯市影響,馬來西亞林吉特、菲律賓比索等貨幣紛紛跌至數年新低,亞洲股市全線下挫;歐美股市重挫。商品大幅下跌,原油和工業金屬遭到拋售。而倚重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如蘋果、百勝餐飲的股價也受此影響出現大幅波動。
對中國央行推動人民幣貶值的舉措,海外媒體紛紛予以報道并給予積極評價。外媒認為,央行下調人民幣匯率信守中間價定價承諾,體現了中國“向匯率市場化前進的步伐”,同時有助于增強中國的出口競爭力。
美國《華爾街日報》8月11日以“中國央行信守中間價定價承諾”為題刊文,指出中國央行此前稱在設定中間價時參考前日外匯市場收盤匯率,周三(8月12日)早盤,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跌幅近2%,反映出中國讓市場力量主導人民幣未來走勢的承諾。
《日本經濟新聞》8月11日的報道分析稱,人民幣貶值有助于增強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報道說,中國7月的出口額較上年同期減少了8.3%,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中國的出口競爭力減退,因此人民幣貶值將起到刺激出口的作用。
韓國財經新聞網站“NEWSPIM”8月12日報道,此次人民幣貶值從整體上看,是對中國出口市場等實體經濟的一個利好消息,這反映出中國政府扭轉當前經濟頹勢、提振國內經濟的意志。中國政府通過降低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一系列積極的寬松政策,保障了經濟能夠正常有序地運行。
國際金融機構對中國央行此舉的評級也趨于正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歡迎人民幣中間價新機制,并稱人民幣貶值并不會直接影響該機構對人民幣是否會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決定。IMF指出,人民幣中間價新機制應該會允許市場發揮更大作用,而具體的作用要視新機制如何實施。IMF還表示,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匯率機制將有助于SDR運作。
法國興業銀行在最新報告中表示,中國央行這一舉動如果觸發資本流出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可能會推遲美聯儲行動。由于連續三個交易日人民幣持續大幅貶值,引發全球市場的激烈震蕩,目前美聯儲最早9月加息概率已較上周五大幅下滑。業內人士分析,如果緊張局勢不緩和并且不考慮美國數據,會考慮將美聯儲9月份加息的預期推后至12月。
不過,法國興業銀行的最新報告中仍然維持美聯儲9月加息的預測,只不過認為他們的這一判斷可能面臨很多不確定性。
目前新興市場貨幣已經處于比較糟糕的境地,而人民幣近期的表現無疑使這種局面雪上加霜。
據彭博社報道,人民幣貶值讓從巴西雷亞爾到印度尼西亞盧比等在內的一系列新興市場貨幣幣值承壓。根據IMF前經濟學家Stephen Jen預測,在未來九個月內,這些貨幣匯率或再度下滑30%—50%。
有觀察家就擔心,亞洲會因此出現一場貨幣大戰,如果人民幣連續貶值,中國的鄰國會采取同樣的貨幣貶值動作,以保持出口競爭力。
美國銀行駐紐約利率和匯率研究部門負責人David Woo表示,人民幣貶值將引發新興市場貨幣匯率新一輪下滑。
對于亞洲而言,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在亞洲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達到了27%。“這將引發全球貨幣出現競爭性貶值,從亞洲開始,但絕不會止于亞洲。”David Woo說。
彭博社對戰略分析師的調查顯示,預計在明年中期之前,在31個新興市場貨幣中,有19個國家的幣值都將下滑。
在筆者看來,雖然人民幣貶值攪動了全球市場,并引發不安,誠然,亞洲貨幣都面臨著貶值的壓力,但認為亞洲會因此出現一場貨幣大戰的看法似乎過于悲觀了,評判人民幣貶值的所有影響也為時過早。
而針對有報道指人民幣或將貶值10%以刺激中國出口的說法就更顯荒誕了。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8月13日在媒體吹風會上就表示,這一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他說,“作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的均衡匯率水平是讓市場決定的,央行官員不能對匯率水平說三道四,我們更加注重的是匯率形成機制建設。但是所謂‘官方要求貶值10%以促進出口’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在最近幾天人民幣中間價向市場回歸的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出現了貶值方向的調整,從而引發了市場關于人民幣匯率會不會出現持續貶值的質疑。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的回答是,“從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看,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張曉慧說,長期看人民幣還是強勢貨幣。
在筆者看來,國際市場對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短期影響不應過度反應,中國央行最新啟動中間價報價的新機制,需要一個磨合期,正如央行所說,回歸均衡“需要一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