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021-66025666
時間:2021-09-25瀏覽量: 作者:第一財經日報來源:
7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擴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區間。”
當日消息公布后,離岸人民幣(CNH)快速走低,兩地匯差快速擴大至過百點,這也一度令市場擔憂人民幣或面臨貶值壓力。
同日,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當天發布的文件以及過去幾次擴大波幅的情況,央行今年可能會宣布擴大波幅至3%,且可能會發生在1~2個月內。”同時他也強調,盡管美元的強勢近期幾乎讓新興市場貨幣和大宗商品全線下挫,但中國央行有充足的工具來維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穩定。
除了對于擴大波幅的預期,中國在債市開放方面的態度也進一步明朗化,這也是IMF衡量人民幣是否能被納入SDR(特別提款權)的關鍵指標。一切似乎在向外界表示,中國的開放進程并未放緩,且仍將繼續推進。
最快一兩個月內擴大波幅至3%
趙揚告訴本報記者,擴大波幅是可能之舉。“即使波幅擴至3%,央行也有能力維持人民幣穩定。”
而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國務院很少自行提及人民幣匯率波幅問題,且此次《意見》指定了主管負責部門,央行料最快在一個月內公布具體政策,預計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將擴至3%。
當然,市場各方對于在短期內擴大波幅一事仍存異議。此前,央行副行長、外管局局長易綱在今年“兩會”期間稱,2015年再次擴大波幅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大。此外,經歷了近期的股市震蕩,部分專家學者認為維穩才是重中之重,市場化進程可能會為此讓步。
招商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謝亞軒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如果之后要調整,首先還是會放寬波動區間。不過就當前來看,人民幣匯率還是在很狹窄的區間內浮動,2%的波幅也未用盡。當前如果進一步擴大波幅,可能會加大離岸人民幣的貶值壓力。”
類似擔憂合乎情理。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美元指數7月重歸強勢,大宗商品遭受重創,拉美等商品出口國貨幣再創新低。光大證券也在報告中稱,過去兩個月內,新興貨幣貶值最明顯的七大貨幣中有四種貨幣來自拉美國家。而本周隨著中國數據放緩,亞太國家貨幣貶值加速,其中澳元對美元刷新6年新低,印尼盧比跌至近20年低位。
盡管各界目前看法不一,但中長期的觀點都是一致的,即擴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區間,讓市場機制決定人民幣匯率。
至于部分對于擴大波幅后人民幣貶值的擔憂,趙揚分析稱,央行仍將通過中間價的調節來提示市場其維穩的意圖,或適時在外匯市場拋出美元儲備以支持人民幣匯率。“當前人民幣急劇升值和貶值都不利于中國經濟發展,央行的維穩工具仍十分充足,因此即使波幅擴至3%,也可以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此前的2012年4月,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匯價單日浮動幅度由0.5%擴大至1%;2014年3月,這一波幅進一步由1%擴至2%。
開放依然前進中
除了匯率,中方在債市開放方面的姿態似乎更為明朗。
中國央行在7月14日宣布,境外央行、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國際金融組織這三類境外機構參與銀行間債市的額度將通過備案制完成,而無需審批,并且可投資范圍也將擴大至更多品種。
繼4月末批準大量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市之后,這也是央行的第二次發文。有分析認為此舉有利于推動人民幣從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的轉變。
央行4月底發布公告稱,批準32家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而2014年全年,獲準進入國內銀行間債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僅34家。
中國是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規模高達6.1萬億美元。且較之債券收益率持續位于低位的歐洲和美國,中國債市對國外投資者的價值不可小覷。
不過,也有分析師表示,此舉不會立竿見影地引發大規模的資金流入。在推進債市進一步開放前,做好“自家功課”仍是前提條件。當前,國際投資者仍缺乏進入中國債市的興趣,目前海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的比例不到3%,這可能有幾大原因。
首先是交易活躍度方面。國際經濟研究院(Fung Global Institute)指出,中國國債的換手率在0.3至1.9之間,而美國國債和日本國債的這一比率分別為10和5.9。換手率是衡量二級市場債券成交量的一項指標,該數字越高,表明交易越活躍。
此外,制度建設、國際信任也不可忽視。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境外各大央行,其配置會更加偏好長期限品種,如長期國債、地方債或政策性金融債。但前提是,需要讓他們建立起對中國長期金融改革的信心,才能讓其真正愿意進入中國債市。此外,海外機構相對缺乏對中國信用債市場了解的人才儲備。”
人民幣或在兩年內加入SDR
此前,各界擔憂股市震蕩或將影響IMF對于人民幣加入SDR的評估。而中國最新對匯率、債市的姿態是否將釋放積極信號?
近日,IMF發言人賴斯(Gerry Rice)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市場波動并不會影響人民幣加入SDR的進程,“是否納入不會根據短期市場波動來決定”。
但他同時強調,在中國積極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同時,金融市場改革是IMF重點考慮因素。“我們將關注中國在該領域取得的進展。”
賴斯認為,中國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仍在繼續,包括資本市場持續發展以提高股權和債券融資的比例在內,進一步的發展將有利于提高金融媒介的效率。
趙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即使沒有股市震蕩,今年人民幣加入SDR也可能存在一定難度,這主要由于中國政府和IMF對資本賬戶開放的理解和測量指標略有區別,IMF的要求更為嚴格。
不過他也強調,“我們不認為人民幣仍需要再等5年。IMF可能在1~2年內會再度審核,這就與此前MSCI明晟就是否將A股納入全球基準指數的表態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