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021-66025666
時間:2021-09-25瀏覽量: 作者:經濟日報來源:
二季度應是傳統的鋼材消費旺季,但受“三期疊加”等因素影響,今年的旺季不旺,鋼材消費量不增反降,再加上產能過剩,致使鋼材價格持續大幅下跌,中鋼協CSPI鋼材綜合價格指數6月末下降到66.69點的歷史新低,比2015年初下降19.74%。
鋼鐵行業采取了控制產量、降本增效、加強資金管控、努力開拓市場、發展多元產業等措施加以應對,部分企業依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中鋼協的資料顯示,2015年1至5月份,盈利前10名企業合計盈利123億元,同比增長130%;而虧損前10名企業合計虧損116億元,同比增長71%。這表明企業間的差距拉大,部分企業經營嚴重困難、面臨出局。
當前,面對鋼材需求不旺、產能過剩嚴重、價格持續下跌、企業經營困難的嚴峻形勢,鋼鐵行業應多措并舉抗深寒,采取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的措施,通過相當長一段時期的艱苦努力,才能實現解難脫困,進而促進產業升級。建議關注以下幾方面:
一是堅定不移地化解產能過剩。產能過剩是目前鋼鐵行業存在的最主要的結構性矛盾,這個矛盾不解決,鋼材價格低迷、企業經營困難的被動局面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變。從目前情況看,按合理的產能利用率約80%計算,我國還需要化解2億多噸鋼產能。當前,隨著大部分落后裝備產能已被淘汰,化解產能過剩工作進入了深水區,難度越來越大。未來化解產能過剩將越來越多的依靠市場機制和環保等法律法規,使一些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的鋼鐵產能退出市場。目前出現的企業間分化,部分競爭力弱的企業難以為繼,一定程度上就是通過市場機制化解產能過剩的表現,總體上有利于實現優勝劣汰。此外,借助“一帶一路”戰略等機遇加快走出去,實施國際產能合作,將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產能轉移到有需求、有條件的國家和地區,實現合作共贏,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是深入實施降本增效。雖然近幾年鋼鐵行業持續實施了降本增效,但應看到潛力還未挖盡,與世界鋼鐵強國相比,我國鋼鐵業在品種質量、能耗指標、財務指標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差距就是潛力,挖掘出潛力就是效益。
三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積極研發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性能鋼材,既能滿足下游用戶轉型升級和“中國制造2025”等新需要,又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積極開發應用鋼鐵生產新工藝、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促進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此外,鋼鐵行業應積極創新發展模式,包括“互聯網+”、由鋼鐵制造商向服務商轉變等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
應該看到,雖然我國粗鋼消費已進入峰值平臺期,但是,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也會對鋼材品種、質量、性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而品質的提升也是促進鋼鐵行業健康發展的動力。